首页>最新资讯

骨转移太痛苦!癌症患者一定要知道的“骨防线”保卫战

发布时间:2025-07-15 阅读:9 来源:本站

报告上写骨结节,是不是癌细胞转移了?”

“医生说考虑骨转移,还能不能放疗?”

“有没有办法预防骨转移,怎么保护骨头?”

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,常常会碰到这些问题。尤其当听到“骨转移”时,很多人会觉得是一种“绝望”的信号。但其实,骨转移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点,而是疾病管理的一个关键转折点。

这篇文章,我们将围绕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聊一聊——哪些癌症容易骨转移、骨转移能不能放疗、如何治疗和预防、日常怎么护理,适用于所有癌症类型的病友及家属,建议收藏+转发给需要的人。



骨转移是怎么回事?哪些患者要重点防范?


图片

骨转移,指的是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“跑”到骨头里去了。常见于晚期癌症患者,但并非所有癌症都容易发生。

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包括

• 乳腺癌(女性最多见)

• 前列腺癌(男性最多见)

• 肺癌

• 肾癌

• 甲状腺癌

• 结直肠癌(晚期)

• 肝胆胰肿瘤(少见但也可能)

这些癌种中,乳腺癌、前列腺癌和肺癌的骨转移概率最高,一旦原发灶控制不理想或疾病进入晚期,骨转移的风险就会明显升高。



骨转移有哪些表现?不只是“疼痛”那么简单!


图片

不少患者是因为“骨头疼”才发现了骨转移。但事实上,骨转移的症状种类很多,轻重不一:

常见的骨转移信号包括

• 持续性骨痛,尤其是背部、腰部、大腿骨、骨盆等负重部位

• 夜间疼痛加重,吃止痛药缓解有限

• 轻微碰撞或跌倒就骨折(病理性骨折)

• 手脚麻木、无力、站立不稳(提示脊髓受压)

• 恶心、嗜睡、乏力、意识模糊(可能是高钙血症)

如果癌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、行动受限或跌倒骨折,一定要及时做骨扫描、MRI或PET-CT等检查排查骨转移。


骨转移能放疗吗?大多数患者都能从中获益!


图片

1️⃣放疗是骨转移最有效、最常用的局部治疗方式之一,尤其在以下几种情况下:

✅放疗适用于

• 明显骨痛、影响日常生活

• 存在或接近骨折(如股骨、肋骨)

• 转移灶压迫脊髓,出现麻木、瘫痪征兆

• 合并肿瘤性神经压迫或骨盆肿块压迫盆腔脏器

✅放疗的优点

• 快速缓解疼痛(多数患者1~2周内改善)

• 局部控制病灶,防止病情进展

• 副作用轻,适合体质一般的患者

• 不影响全身治疗,可与化疗、靶向等并行进行

常见方式有单次大剂量照射或连续小剂量放疗,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位置和身体状况决定。

• 外照射放疗:针对疼痛明显的局部病灶,1-10次治疗,有效率70%-90%。
• 放射性核素(如锶-89):适用于全身多发性骨转移,缓解疼痛效果

2️⃣除了放疗,还有哪些治疗手段?

骨转移治疗,讲究的是“系统+局部+支持”三位一体,目标是缓解症状、延缓进展、提高生活质量。

1.控制原发肿瘤:阻止源头供血

• 化疗:如FOLFOX/FOLFIRI(结直肠癌)、紫杉类(乳腺癌)等

• 靶向治疗:EGFR抑制剂(肺癌)、HER2抑制剂(乳腺癌)、贝伐珠单抗

• 免疫治疗:适用于部分肺癌、肾癌、MSI-H的结直肠癌等

2.使用骨保护药物:减少骨折和高钙风险

• 唑来膦酸(Zoledronic acid):经典双膦酸盐,每月静脉注射

• 地诺单抗(Denosumab,Prolia/Xgeva):RANKL抑制剂,比双膦酸盐更强效,适用于肾功能差或高风险患者

⚠ 注意:

• 骨保护药需补钙补维生素D,预防低钙血症和下颌骨坏死。
• 长期使用骨保护药可能引发下颌骨坏死(罕见但严重),用药前建议口腔检查,避免拔牙等创伤操作
• 定期监测血钙、肾功能。

3.局部治疗:精准打击转移灶

除了放疗还可以:

- 手术
• 微创骨水泥成形术:用于脊柱或骨盆骨折风险高的患者,快速稳定骨骼。
• 内固定手术:预防或治疗病理性骨折,如股骨、肱骨转移。

- 介入治疗
• 射频消融/冷冻消融:通过高温或低温直接灭活转移灶,适合无法手术的小病灶。

4.支持治疗:全方位提升生活质量

- 止痛管理(具体用药需要医生评估)
• 阶梯用药:非甾体药(布洛芬)→弱阿片类(曲马多)→强阿片类(吗啡、羟考酮)。
• 神经痛:加用加巴喷丁、普瑞巴林。

- 康复与护理
• 防跌倒:居家安装扶手、防滑地垫等,避免剧烈运动。
• 营养支持:高蛋白饮食(鸡蛋、鱼肉)+钙剂(碳酸钙/柠檬酸钙)+维生素D。

• 保持适度运动,避免卧床过久(如坐立活动、散步)。

• 注意疼痛信号,及时调整镇痛方案。

- 心理支持
• 骨转移≠终末期,许多患者通过规范治疗长期带瘤生存。
• 家属应多陪伴,提供情绪支持,防止因疼痛焦虑而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,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。



骨转移能不能预防?可以,大大可以!


图片

虽然目前还没有100%预防骨转移的“疫苗”,但通过规范随访、积极治疗和生活管理,确实可以显著降低骨转移风险。

✅ 实用预防措施:

• 规范治疗原发肿瘤: 及时化疗/靶向,防止肿瘤扩散

• 规律随访: 出现骨痛或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及时检查

• 影像筛查: PET-CT、骨扫描、MRI辅助早期发现转移灶

• 早期使用骨保护药: 特别是高风险人群(如乳腺癌、前列腺癌)

• 合理补钙+维生素D: 改善骨代谢,强化骨密度

• 适当运动+防跌倒措施: 稳定肌肉力量、避免骨折诱因

家属最关心的问题

Q:骨保护药需要用多久?

→一般持续使用至患者不能耐受或病情进展,需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。

Q:已经骨折了还能手术吗?

→可以!手术能稳定骨骼、缓解疼痛,术后结合放疗或药物效果更好。

Q:靶向治疗耐药后怎么办?

→可通过基因检测寻找新靶点,或切换化疗/免疫治疗等方案。



写在最后


图片

骨转移不可怕,关键是早识别、早治疗、早干预

骨转移并不意味着“生命倒计时”,而是抗癌战斗的“新战线”。

如今已有完善的治疗体系和有效的药物,只要及时识别、科学管理,就能大大改善疼痛、延缓进展,甚至带瘤长期生存。


请记住——

防住骨转移,是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底线!


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或群体,也欢迎留言交流你遇到的骨转移问题。科学抗癌,我们一起坚持到底!